Loading...
刚刚过去的周五(3月18日),阿联酋接待了一位“稀客”——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这是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之后,巴沙尔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这被视为叙利亚这个曾经的“弃儿”正在重归阿拉伯世界的明确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访问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也是中东地区格局调整的一个最新写照。它预示着,随着美国加速从中东“后撤”,中东地区国家正在重新分化重组,未来可能走向新的力量平衡。
水到渠成
3月18日,巴沙尔在迪拜与阿联酋两位权势人物举行了会晤,分别是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以及阿联酋的实际掌权者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巴沙尔在与王储穆罕默德的会谈中“回顾了两国兄弟般的关系”。
bb贝博官网穆罕默德强调,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安全的关键支柱,阿联酋渴望加强与叙利亚的合作,希望巴沙尔的访问能为叙利亚及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铺平道路。
双方还强调“要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完整”,讨论了阿联酋向叙利亚提供政治和人道主义支持,以及促进两国经贸联系等事宜。
阿联酋通讯社发布的视频显示,穆罕默德和巴沙尔站在两国国旗前合影,后者面带笑容。
报道称,巴沙尔当天结束访问后从阿布扎比离开阿联酋,穆罕默德还去机场为巴沙尔送行。
如果时光倒回10年前,如今这一幕有些“魔幻”色彩。
彼时,“兄弟”正在反目。阿联酋于2012年2月与大马士革断交,作为对前一年叙利亚爆发冲突的回应。阿联酋还力挺叙反对派,并承认后者为叙利亚合法代表。
巴沙尔在阿拉伯世界则被空前孤立,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都积极“倒巴”,多个阿拉伯国家关闭了驻叙大使馆,叙利亚还被踢出阿拉伯国家联盟。10多年来,巴沙尔深居简出,很少离开叙利亚,迄今也只访问过俄罗斯和伊朗。
现在,巴沙尔却成为当年断交国的“座上宾”。
事实上,这是叙阿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的最新迹象。前期双方已有预热和铺垫。2018年12月底,阿联酋重新开放驻叙大使馆;2021年11月,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卜杜拉率团访叙。
除了阿联酋,近年来,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在寻求与叙利亚和解。它们呼吁阿盟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多国还重开驻叙使馆或与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口岸。
叙利亚政治学专家胡萨姆·舒艾卜认为,此访的意义不仅在于叙利亚和阿联酋两国关系改善,还传达出海湾国家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希望与叙利亚重修于好的清晰信号。“因为阿联酋是海湾国家的先锋,是叙利亚重返阿拉伯世界的大门。”
“这次访问既带有破天荒的性质,也不无水到渠成的特点。”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自2011年危机爆发以来,巴沙尔政权命运经历了从危如累卵到站稳脚跟的转变。这背后与叙利亚的特殊国情以及俄罗斯军事干预等因素有关。随着局势逆转,巴沙尔逐步摆脱政治危机,阿拉伯国家对叙利亚和巴沙尔的看法也在顺势变化,从最初的“倒巴”到之后逐渐接受现实,开始与叙利亚接触。
“目前,在阿拉伯世界,仍旧敌视巴沙尔的国家为数不多,阿联酋又是带头与叙利亚缓和关系的国家,巴沙尔此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表示,在改善与地区国家关系上,阿联酋的表现一直比较活跃,包括此前派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伊朗、接待以色列总统来访等等。随着美国中东战略收缩,地区国家都在积极作为,阿联酋也试图抓住机会扩大影响力。而且阿联酋也有资本。首先,它不像沙特那样深度介入地区博弈,使其相对保持超脱;其次,阿联酋在地区拥有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特别是国际化程度更高。叙利亚也看到阿联酋的优势和主动性,在访问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将阿联酋作为突破口。
各有所需
外界分析,巴沙尔访问阿联酋、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寻求“化敌为友”,出于各自在政治与经济上的现实考量。
对叙利亚来说,政治上,与阿拉伯国家加强互动能获取政治支持,改变持续多年的外交孤立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巴沙尔此访时机微妙。访问3天前,即3月15日,正是叙利亚危机爆发11周年的日子。有分析称,巴沙尔访问阿联酋标志着大马士革自2011年叙危机后开始重返地区角色,此访可能推动叙利亚重归阿盟。
经济上,与阿联酋等地区重要经济体加强合作,可改善受战火、新冠疫情和西方制裁重创的经济。
近期,俄乌战事更是为叙经济困境雪上加霜。《华尔街日报》报道,俄乌冲突冲击了叙利亚的粮食进口,包括小麦、葵花籽油等。
分析人士称,巴沙尔访问阿联酋可以打开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的贸易、投资大门,既可以此对抗西方的经济制裁,也有利于国内战后重建。
对阿拉伯国家而言,与叙利亚重修于好也兼顾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利益。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伊马德·萨利姆说,沙特、阿联酋等国要在地区内制衡伊朗和土耳其,就必然要拉拢叙利亚。因为伊朗被认为是巴沙尔政府的支持者,引起海湾国家的警惕。
与此同时,叙利亚拥有重要的陆路口岸和天然气管道,黎巴嫩、约旦等国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困境,希望改善对叙关系,寻求更多合作可能。
李绍先还指出,除了现实考量,阿拉伯国家向叙利亚示好也源于对历史传统的某种敬畏。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三大传统强国。当初,海湾战争之后,海湾国家曾签署《大马士革宣言》,以求埃及与叙利亚为其提供安全保护,即所谓“石油美元换安全”。尽管伊拉克战争以及中东变局之后,“三强”实力大损,风光不再,但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还在,比如人口规模(叙利亚人口有数千万,阿联酋不到千万)。基辛格曾说过,在中东,没有埃及参与就没有战争,但没有叙利亚参与就没有和平。
相比之下,海湾国家的通病是综合实力弱,特别是安全力量薄弱。“所以,阿联酋王储说,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安全的关键支柱并非恭维,阿拉伯国家内心深处清楚谁是传统强国,这些传统强国现在只是走了背运,有朝一日可能还会东山再起,不能忽视和小觑。”李绍先说。
不过,李绍先补充道,从阿联酋接待巴沙尔来访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叙利亚回归阿拉伯世界仍处于试探和过渡阶段。
“这次巴沙尔没有造访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而是前往迪拜访问;作为正式东道主接待叙总统的是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双方并不对等;在迪拜期间,巴沙尔与王储穆罕默德由于‘巧遇’才得以会晤。一系列安排都说明,叙利亚回归仍带有试探和过渡性质。”
不过,李伟建认为,巴沙尔访问阿联酋已经打开一个口子,未来可能会形成联动效应,将带动其他国家加快恢复与叙利亚关系,以及开启叙利亚重返阿盟进程。这也是中东地区目前国与国关系趋于缓和的一个印证。
美国失望
目睹自己的盟友开门迎接自己的“眼中钉”,美国深感失望和不安。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中东盟友做了不少让美国心塞的事。
俄乌冲突后,美国总统拜登希望与沙特王储和阿联酋领导人通电话被拒;中东盟友也没有追随美国对俄施加制裁,非但不制裁,如今还在后方“扯后腿”,与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眉来眼去”;油价飙升后,美国希望中东产油国增产以平抑油价,但沙特等国也不理。
在与美国保持距离的同时,中东国家内部却在重置关系,包括沙特与伊朗这对宿敌在走近,以色列与土耳其也在捐弃前嫌等等。
分析人士指出,部分阿拉伯国家认为,美国忽视这些国家的安全关切,未能有效遏制伊朗扩张地区影响力,美国在中东地区角色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叙制裁造成地区经济、人道局势恶化,也引起相关国家反感。
“拜登政府上台后调整中东政策,包括重新恢复伊朗核协议、减少对中东投入等。海湾国家也见风转舵,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纷纷调整政策,比如与伊朗缓和关系,中东地区各大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李绍先说。
李伟建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挑起多场战争,并意图在该地区拉一派打一派,拉起反伊朗大联盟。现在,阿拉伯国家已经看清美国在地区的“负面作用”,以及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印太,无暇顾及中东。中东国家认识到,其核心关切不是被美国炒作的外部安全威胁,而是内部的发展与治理问题。随着美国等外部力量介入的减少,再加上新冠疫情、俄乌危机波及本地区,中东国家不愿再被美国强迫选边站队,或者把资源投入到内部争斗中,而是希望重回合作与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趋势下,中东地区也在逐步回归原有的力量平衡的稳定架构。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廖勤